DeFi安全管理新思路:事前验证 事中干预 事后修复

DeFi安全风险管理框架探讨

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各种金融服务,包括资产交易、借贷、保险和衍生品等。这些协议具有去中心化和自动运行的特性,无需第三方机构管理维护。然而,这也使得合约的风险控制成为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DeFi领域兼具金融和科技双重属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

  1. 代码风险:涉及以太坊底层代码、智能合约代码和钱包代码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历史上曾出现过DAO事件、某DEX漏洞攻击以及各类钱包被盗事件,都源于代码风险。

  2. 业务风险:主要指业务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可能被攻击者合理利用或操纵。例如FOMO3D遭受堵塞攻击,以及某借贷平台因使用不安全的价格预言机而被攻击者利用。这类攻击者通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对DeFi项目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3. 市场波动风险:部分DeFi项目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极端市场情况,导致在剧烈波动时可能出现穿仓。2020年3月12日某稳定币项目遭遇的问题就是典型案例。

  4. 预言机风险:作为大多数DeFi项目的基础设施,预言机一旦受到攻击或停止工作,将导致依赖其数据的DeFi应用崩溃。未来,预言机很可能成为DeFi生态中最关键的基础设施,而任何存在中心化风险的预言机最终都可能被淘汰。

  5. "技术代理"风险:指不熟悉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的普通用户使用中心化团队开发的便利工具时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在设计DeFi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上述风险因素。除了在文档中提供风险提示外,还需要采取一些风险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大多以去中心化方式实施,部分通过社区治理(主要是链上治理)完成。以下是一个DeFi风险管理框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事前:主要进行合约代码的形式化验证,包括明确合约使用的方法、资源和指令的边界,以及这些元素在组合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未经充分论证的方法或未确定边界的组合不应使用。这种方法更接近数学论证而非传统软件测试思维。

事中:重点是设计停机机制和异常触发机制。合约应能识别和干预攻击行为,包括自动停机和治理停机设计。异常触发则是对合约运行中超出预期的现象进行控制管理,通常是自动执行的,用于调整风险管理变量。

事后: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通过链上治理(DAO)修复代码漏洞。其次,如果治理资产遭受攻击,可能需要进行合约分叉。此外,还可以通过保险机制降低潜在损失,以及利用链上数据追踪与相关机构合作追回损失。

目前,业内对DeFi安全的理解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要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引入边界、完备性、一致性、形式化验证、停机、异常触发、治理和分叉等新概念和思想。只有转变思维,才能更好地应对DeFi领域的安全挑战。

DEFI-9.5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DEX罗宾汉vip
· 07-29 07:58
智能合约坑得我晕头转向
回复0
SerumSquirtervip
· 07-28 16:13
代码都被盯死了还出这么多事
回复0
共识机器人vip
· 07-28 16:10
安全风险真的反复割韭菜啊
回复0
NFT深呼吸vip
· 07-28 16:02
讲这么多 还不是嫌没跑路快
回复0
数据酸菜鱼vip
· 07-28 16:00
喝醉的聪明会被送进笨蛋监狱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