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Web3 AI真实价值初显 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成新焦点
AI Agent泡沫破灭后,Web3 AI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引言
2023年第四季度,AI代理人赛道迅速崛起,市值从几乎为零飙升至200多亿美元。各种"智能体"一时风靡,从搞笑的到搞怪的应有尽有。人们开始期待能自动炒币、帮助赚钱的"金融代理人",甚至出现了投资其他代理人的DAO和"人类与代理人共治"的组织。各种创新玩法层出不穷,似乎一夜暴富指日可待。
然而,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泡沫破裂后,许多项目相继倒闭。不过,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设施AI项目正在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真正的价值开始显现,下一波Web3 AI浪潮正在酝酿,这次可能不仅仅是炒作—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众所周知,一旦出现新的赛道或热点(如Web2 AI、加密货币与AI的结合等),市场往往会忽视基本面。只要项目看起来热闹、有噱头、演示效果好,不管实际用途大小,市值都能轻松达到上亿美元。
某知名项目就是这波浪潮中最善于讲故事的代表。他们准确把握市场、占领用户心智,叙事能力一流。因此,开发者纷纷在其平台上发布项目,散户也跟风炒作。
随后,另一个项目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线—开源AI,让任何开发者都能轻松上手,自主创新。这一理念引发广泛共鸣,社区迅速壮大,其GitHub上的star和fork数量持续飙升。
前者生态的总估值一度突破50亿美元,后者在高峰期也接近一半规模。其他一些有趣的AI代理人项目,市值也曾一度超过10亿美元。
如今,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不错的新代理人项目,市值大多在300万到1000万美元之间;老项目的市值也压缩到1000万到5000万美元区间。整个板块的估值上限被压缩,总市值从巅峰时期的200亿美元下降到现在的40-60亿美元区间。
基础设施崛起,Web2 AI 加速发展
当前市场不再盲目追捧那些"表面华丽"的泡沫项目,而是开始关注真正的基本面。特别是在Web2 AI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基础设施和去中心化AI的长期价值。
主流科技公司的AI模型几乎每月都在更新迭代,变得更强大、更快速、更智能。例如,某知名聊天AI最近推出的图像生成功能一上线就引发热潮,相关风格图片迅速刷屏。
Web2的消费级产品端也在飞速进化。由于底层AI能力增强,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产品体验现在都成为可能。新兴开发工具大幅提升了开发者的效率,功能更新又快又多。AI代理人和智能工作流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且入门门槛不断降低。对用户来说,更换工具几乎没有成本—如果某个工具不好用或价格昂贵,立即就能找到UI更好、体验更顺畅的替代品。整个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也推动了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加速落地。
数据主权觉醒:谁才是真正的数据主人?
在这一切高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在到处都是各种AI代理应用,但它们大多数使用的都是中心化技术—那么用户的数据到底归谁所有?聊天记录会去向何方?如果与AI讨论了一些私密内容,它真的会保密吗?还是会被上传、分析、用于训练其他模型?
这个问题在某知名AI公司最近的更新之后显得更加关键—其聊天AI的"记忆功能"现在可以引用用户过去所有的对话,生成更个性化的回应。这功能确实很酷,想象一下,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AI私人助理、聊天伙伴、情感支持...但这也意味着,用户的数据会被某个平台"长期持有",用户不再是数据的主人。
一旦他人控制了用户的对话、偏好、情绪甚至生活习惯,那后果可能就不仅仅是"体验更好"那么简单了。
这也是为什么"数据主权"这个话题,正在成为AI + Web3的下一个重点。真正属于用户的数据,才是最有价值的未来。
去中心化AI(DeAI)的崛起
早在去年就有预测指出,到2025年第二季度,去中心化AI会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人们对隐私安全、数据所有权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那些能提供保密性、可验证性、用户数据归属透明性的底层基础设施会获得更多关注和使用。
目前我们看到三个主要方向的趋势正在浮现:
Web2 AI的风险投资趋势
Web3 AI的风险投资趋势
Web3 AI的散户趋势
这些趋势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DeAI从概念走向实用阶段。2025年将是验证去中心化AI价值的关键时刻。
Web2 vs Web3 AI:完全不同的节奏和玩法
Web2方面,市场体量远大于Web3。因为有太多传统企业正在寻求用AI来转型,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例如:获取更多客户、提升转化率、增加销售额等。这类企业通常都有很明确的需求,很多还集中在某个细分领域里,所以他们希望找到能精准解决自己"特定痛点"的AI工具。这也吸引了很多年轻创业者,瞄准这些细分需求去做垂直领域AI代理人。
相比传统SaaS,AI代理人能带来的效益更直接—要么节省大量成本,要么直接吸引更多客户创造收益。因此,这类AI工具的订阅价格也能卖得更贵,很多初创公司上线几个月就达到年营收百万、千万美元,这并非没有道理。
但Web3的玩法完全不同。区块链本身就是为去中心化AI(DeAI)量身定做的基础层。所有行为可以链上验证,不可篡改;天然提供去信任的环境;支持去中心化的计算;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模型和使用场景。简单来说,Web3 AI未来要让用户知道自己的数据被如何使用、理解AI的决策过程、自主控制模型和用例,还能从中获利。
Web3的风险投资者们已经开始为这种未来布局。
为什么散户青睐AI代理人
对Web3散户来说,DeAI(去中心化AI)确实较难理解:充满新词新概念,听起来像外星语言。所以最初他们最容易被吸引的,是那些容易理解、有趣好玩的AI代理人—比如会说话的聊天机器人,能讲段子会搞笑的那种。这种"娱乐型AI代理人"确实很吸引人,但时间一长,散户也开始发现这些东西似乎没什么真正用处。再加上这段时间市场行情不佳,大量无用项目逐渐被淘汰,而那些有实际用途、能提供功能的代理人虽然估值也下降了,但仍然存活。
这波"清洗"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有具备实际用例和核心产品能力的AI项目才有未来。于是,项目方开始转向两个方向。要么自主开发真正的AI产品,解决实际问题;要么与真正有技术、有价值的DeAI项目合作。
这种转变有两个积极意义:让大家开始关注原本"看不懂"的底层基础设施;让AI代理人不再只是表演工具,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一些项目已经成为典型案例—不仅功能强大,还顺带将一些先进的DeAI技术带到了大众视野中。这表明一个趋势:散户虽然不懂技术,但他们会慢慢被"真正有用"的产品教育出来。
某知名DeAI项目最有趣的一点是,它是一个普通人也能参与投资的去中心化AI生态系统。目前大多数DeAI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只有风投或"圈内战略合作伙伴"才能投资,许多项目甚至还没发行代币。但这个项目不同。用户可以直接用其代币投票支持看好的子网(subnet),相当于提前进入这些DeAI项目的子代币。
虽然之前也有人吐槽过:跨链桥、交易体验有点麻烦...但他们的底层技术、产品逻辑,还有整体氛围确实很强。特别是某团队的存在,让整个生态的UX/UI设计更朝着"用户友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在该项目的机制中,每个子网要想获得更多奖励(挖矿激励),就得靠市场认可—谁有用、谁厉害,谁才能获得更多分发。
所以,对这些子网来说,"让用户理解你在做什么"变得极其重要。上述团队正在做这件事。他们的产品方向非常明确:为普通用户优化UI/UX。他们不仅有多个实用的子网(比如一个超便捷的AutoML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上面训练模型,只需点击按钮就能运行。以及他们最新推出的旗舰产品也非常酷:AI Agent平台,用户可以像拖拽图块一样组合模块来创建AI Agent,真正实现"零代码搭建AI代理人"。这种体验有点像Web3版的"傻瓜式AI工厂",非常适合不懂技术的用户入门)。
总的来说,该生态系统现在不仅是技术最先进之一的DeAI项目,而且在普通用户参与友好度上也走在最前面。这种产品逻辑清晰、用户友好的团队,正是让这个生态变得有活力的关键角色。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Web3 AI主导的大变革时代。过去那种靠炒作拉高市值的泡沫已被实际的基础设施、去中心化AI和真实的应用场景所取代。无论是企业在Web2里利用AI优化业务,还是散户在Web3里体验新型代理人的便利,未来的数据主权和用户参与都将成为关键。Web3 AI还远远没到高潮。真正的戏码,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