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揭秘DAO治理利器:深度解析愤怒退出机制
"愤怒退出":DAO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愤怒退出"是DAO领域一个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的概念。随着DAO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组织面临分裂、创始人离开甚至解散的情况,使得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报道中。然而,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误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也经常误用。
概念的诞生
2019年以太坊丹佛大会上,Moloch v1协议问世。这是一个用于创建捐赠型DAO的简洁协议,仅用400多行代码就实现了核心功能。它使得人们能够便捷地汇集资金并进行集体管理。
在DAO治理中,少数意见是难以避免的。通常情况下,决策遵循多数原则。但这可能导致多数派滥用权力,损害少数派利益。为了防范这种风险,Moloch协议引入了"愤怒退出"机制。
"愤怒退出"的运作方式
当一个成员反对某项提案但未能阻止其通过时,Moloch协议提供了一个7天的宽限期。在此期间,投反对票的成员可以选择"愤怒退出",在提案执行前取回自己在合约中的剩余权益。
这一机制有几个关键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成员必须对DAO财库有直接、可追溯的历史投入,才能通过合约代码公平确认剩余权益并实现退出。
概念的演进
Moloch v1协议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其功能仅限于协调捐款。随后,Moloch v2应运而生,增加了支持共同投资等功能,拓宽了应用范围。
基于Moloch v2框架的投资DAO也支持"愤怒退出",但情况变得更为复杂。v2是投资协议,已投资的资金换成了股权或代币权益,需要考虑历史权益的确认和拆分。因此,v2版本的"愤怒退出"在代码和细节上都比v1更加复杂。
常见误解
对于大多数DAO来说,其结构和运作方式并不满足实行"愤怒退出"的基本条件。许多DAO成员并未直接向财库注资,因此成员资格与财库余额无直接联系,"愤怒退出"的适用场景相当有限。
我们确实看到过DAO创始人提议"愤怒退出"的情况。但这种"退出"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是各方协商的结果。除非创始人的权益与DAO财库中的资金有明确对应关系或约定,否则他在退出时也无权提取资金。
结语
"愤怒退出"概念的演变反映了技术和文化的交融与进化。每一次创新和误解都推动了DAO领域的思考和改进。如今,我们讨论的"愤怒退出"已不再局限于其初始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演化的制度创新。
作为一种新兴的去中心化组织模式,DAO正处于发展早期。每一个挑战都引导我们去探索未来数字社会的运作机制。"愤怒退出"不仅是一个功能,更代表着对自由、公正和共同体权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