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Web3创业者警惕:出海不等于合规 高压监管下的生存之道
Web3创业者易忽视的合规误区:出海不等于合规
自2021年以来,许多Web3项目纷纷表态停止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并将项目主体迁往海外。然而,仍有不少加密企业持续面向大陆用户提供服务。
同时,一些开发者正考虑从Web2转型至Web3。相比已深耕Web3多年的从业者,新入局者往往更关注项目合法性,希望在明确法律边界、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真正入场。
无论是已入局的Web3技术人员,还是打算从Web2转型的工程师和开发负责人,在项目启动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共同问题:项目该设在哪里?
考虑到中国大陆对Web3,尤其是带有金融属性的创新项目始终保持高压监管,许多创业团队倾向于"项目出海"——注册地选在海外,技术团队分布于香港、新加坡、东南亚等地。
在Web3项目的技术创始人或技术负责人看来,这种"境外注册+远程部署"的方式似乎天然具备"合规"优势——项目没有落地中国,自然就不在中国法律红线之内。
但现实远比设想更复杂。根据律师团队近年来代理多起涉刑案件的经验,我们看到:哪怕项目架构在海外,只要触及中国法律底线,依然存在被追责的高风险。
监管背景下的生存逻辑
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初期最核心的诉求是"先活下来"。合规看似重要,但在资源紧张、节奏紧迫的早期阶段,往往被排在优先级之后。
但那些有长远规划的创业者,则会更早关注监管政策,了解法律边界,判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从而决定项目应当如何搭建、落地于何处。
从刑事风险防控角度出发,以下两个监管文件是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重点了解的:
这两份政策文件的核心精神是:禁止首次代币发行(ICO),并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
技术负责人常见误区解析
许多项目方在起步阶段就积极咨询律师:应该把公司注册在哪个国家?是选开曼、BVI,还是新加坡?搭建基金会还是母子公司架构?这些问题看似是公司战略,其实背后往往藏着一个核心假设——认为"注册在海外,就能规避中国法律"。
但根据代理多个涉刑案件的经验,必须明确指出:离岸架构虽然在商业风险隔离、税务优化、资本运作上确有作用,但在刑事责任层面,无法构成对中国法律的豁免盾牌。
换句话说,离岸结构的功能是"商业隔离",而非"刑事保护"。如果项目本身涉及中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如非法经营、开设赌场、洗钱、传销等,即使公司主体在境外,根据我国刑法当中的"属地管辖"或"属人管辖"原则,中国司法机关依然有权追责。
"穿透式执法"解析
所谓"穿透式执法",可以从两个基本原则来理解: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
属地原则:即使项目注册在海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也可能被视为"行为发生在境内",触发中国法律:
属人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按我国法律应负刑责"的行为,同样可以被追责。
"穿透式执法"在Web3领域的常见表现包括:
对技术负责人而言,理解"穿透式执法"的基本逻辑,是做好项目风控的第一步。
结语
许多人以为,只要把项目"出海",就能一劳永逸地摆脱中国法律的监管。但事实是,如果一个项目从未进行过法律风险评估,即便设在海外,也难言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提醒Web3领域的创业者、技术负责人:项目是否具备合规基础,关键并不在于注册地在何处,而在于项目本身是否踩踏中国法律所划定的红线。
只有在早期阶段就把风险识别作为底层思维,才能让项目走的更远,活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