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RWA价值重塑:可信数据与清算 稳定币成关键驱动
RWA的真正价值:打破信息壁垒与重塑结算流程
近期,RWA(Real World Assets,真实世界资产)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从金融论坛到创业圈,似乎人人都在谈论"资产上链"和"现实世界映射"。然而,在这股热潮中,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RWA究竟能解决哪些问题?又需要哪些基础条件才能落地?
许多人将RWA描述为"链上重塑"现实世界资产,这种说法并无不妥。但真正的"重塑"前提是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垒和重构结算流程。
目前,很多自称RWA的项目实际上只是将原本存在于传统系统中的数据转写到区块链上。整个业务流程并未发生本质变化:资产生成、价值确认、收益计算、投资分配等环节仍然依赖项目方的线下运营团队逐步处理,区块链仅仅充当了一个"增强版报表"的角色。
这种做法虽然技术上使用了区块链,但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运行逻辑。简单地将资产信息从纸质合同转换为区块链上的JSON文件,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代币化"。
如果不能突破这一点,RWA将永远停留在初级阶段。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区块链不仅记录资产,更要驱动金融运作。
评判RWA项目的两个关键标准
很多人认为RWA的核心在于"确权" - 即资产来源清晰,在链上有明确登记。然而,可信数据仅仅是一个基础前提。真正决定RWA是否具备金融价值的,是它能否实现可信清算,即链上的资金流动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转。
因此,评判RWA价值可分为两个递进层次:可信数据和可信清算。
第一层:可信数据
这指的是区块链能否准确记录现实世界资产状态的变化。这看似是技术问题,实则是业务流程的根本改造。传感器、托管机构、预言机等外部接口需要在资产发生变化时,实时、自动、客观地将信息推送到链上。这是RWA的首要门槛。真正的RWA项目必须做到"事件发生即链上可知",而非依赖定期人工上传"报表"。
第二层:可信清算
这才是RWA的核心价值所在。它意味着收益分配、本金返还、违约处置、费用结转等价值流转动作能否自动执行、不可篡改且公开透明。实现这一点,链上必须有稳定币等货币单位参与。
许多项目忽视了这一关键点:即便数据上链、合约逻辑完备,如果结算环节仍需人工操作或通过第三方平台"模拟"资金流,那么链上代币就仅仅是一种"看似资产"的符号,而非真正可执行的金融权利。
RWA项目的基本评估标准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资产上链"或"链上结算"就可能只是一种表面形式,本质上仍然是中心化的传统流程,只是用区块链替代了传统账本。
稳定币:RWA的核心驱动力
实现真正的RWA,需要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底层,更需要稳定币作为价值载体。稳定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支付效率、降低成本等宏观优势,更在于它能让资金在区块链世界中真正"流动起来"。
稳定币的最大意义在于它首次使得资金可编程、可执行规则。你可以设定它何时支付、支付给谁、支付多少,甚至可以根据特定的链上事件触发支付。它不再是等待人为操作的静态资金,而是能与数据一样自动流动的动态价值。
只有应用了稳定币的RWA,才能真正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链上智能合约管理,包括生成、收益分配到退出回收。否则,即便有再多机构参与、再多审计背书,本质上仍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心化平台。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有稳定币应用的RWA项目,难以实现真正的价值重塑和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