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去他的比特币”:Vitalik 的战争到底打给谁看?
6月,一张来自德国街头的涂鸦照片在加密社区刷屏:
图中写着“去他的比特币,这是我们的战争(F*** Bitcoin, this is our war)”,发布者正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短短一句话,激起千层浪。
这不是一句随意的吐槽,而是一场深埋已久的价值观对抗,也是在以太坊ETF落地、加密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Vitalik 借力表达的一次“公开宣战”。
比特币 VS 以太坊:不是币价之争,是理念之战
过去十年,加密市场的主角始终是比特币与以太坊。一个是“数字黄金”,强调稀缺、去中心化与“货币自由”;另一个是“全球计算机”,构建在智能合约与应用生态之上,推动链上创新与真实世界的链接。
比特币追求“少即是多”,极简、保守、抗审查。
而以太坊则像一座开放的城市,不断迭代升级,从POW切换至POS,从L1到L2,从EVM到ZK,致力于构建一个“功能型”的未来网络。
两者分道扬镳已久,Vitalik 此番发声,其实是对比特币“停滞不前”的一次隐喻式批评。
为何偏偏是在德国、在这个时刻?
德国,一直是加密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由地标”:
它既是密码朋克文化的孕育之地,也是欧洲为数不多对加密资产立法“相对友好”的国家。
Vitalik选择在德国发出“这是我们的战争”这一声明,其实是在强调以太坊所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主权”之战,正不再依附于比特币的旧叙事,而是要独立成为未来互联网和金融架构的核心。
同时,结合现实情况:
美SEC已批准多支以太坊现货ETF,即将上线交易所,
大量机构开始将以太坊列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Layer2、AI链、RWA 等多种以太坊生态正爆发成长……
Vitalik 的这句话,是对以太坊新周期的一种“精神动员”。
战争的背后:不仅是技术,也关乎信仰
在大多数散户眼中,比特币涨了、以太坊也涨,这是“兄弟币”的联动。
但在链的核心开发者和长期信仰者眼中,比特币与以太坊已是两种“文明”:
比特币像古典政治的“无政府主义者”,坚持规则永恒、少数共识。
以太坊则像现代工程师的“理性建构者”,相信不断升级、通过社区博弈达成更优结果。
Vitalik 所说的“战争”,其实是一种叙事之战、技术路径之战,也是对主导未来互联网标准的话语权争夺。
⸻
普通人能从这场战争中学到什么?
别被“骂战”迷惑,作为普通用户、投资者,我们不一定非要站队,但可以从中看清几件事:
加密行业进入深水区,核心竞争不再只是“谁涨得多”,而是“谁能构建未来”。
选择你信任的价值观,而不仅是某个币的价格。比特币讲的是储值信仰,以太坊讲的是应用生态。
这场战争不会马上分胜负,但它正在改变你我未来10年的互联网生活。
⸻
结语:涂鸦是挑衅,更是宣言
Vitalik 不是情绪化之人,这句“去他的比特币”背后,有着太多加密圈无法说清的对抗与共鸣。
比特币走了15年,如今进入机构托管时代;以太坊走了不到10年,却已开始讲述一套全新的技术叙事。
这不是简单的黑白之争,而是旧世界与新范式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而Vitalik,只是把这场战争——画在了墙上,说给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