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 2 周年,Sui 凭什么逆袭成本轮黑马公链?

Sui 究竟做对了什么,与竞争对手又差在哪儿? (前情提要:Sui链上Perp DEX概况:四大协议有何不同? ) (背景补充:Delphi Digital:深度解析 Sui Q1 生态发展 ) 2023 年 5 月 3 日,Sui 主网正式上线,距今已有 2 年。许多人或许记得 :Sui 刚上线时,情况并不像现在一样乐观。投资方 FTX 崩盘,基金会被迫自己「买回代币」、熊市中发币,币价一路从 1.7 美元跌到 0.4 美元;没有常规的代币空投,而是抽奖代币购买额度,被社群刷屏「No airdrop,No community.」甚至直呼「诈骗」。 短短两年过去,一切都改变了。在比特币最终突破 10 万美元的这轮周期中,Sui 是毫无疑问的新公链黑马。放眼整个公链版图,风头也仅略逊于在本轮「涅槃重生」的 Solana。 事实上,Sui 治理代币 SUI 的 FDV(完全流通市值)在非稳定币中已仅次于 BTC、ETH、XRP、SOL、BNB,是全行业中的第六大加密资产。 加密货币 FDV 排名,资料:CoinGecko Sui 凭何取得如此傲人成绩?它究竟做对了什么,而竞争对手又差在哪儿?借着 Sui 两周年的契机,笔者以生态深度参与者的身份,尝试以亲身经历和主观感受为线索,揭开 Sui 各项资料背后的增长密码。 DeFi 生态 Sui 如今以 17.8 亿美元的 DeFi TVL(完全锁仓价值)排名所有公链第 9 位,超过老牌公链 Avalanche 以及率先一年上线主网的 Move 语言公链 Aptos,但 Sui 的 DeFi 生态建设并非在一朝一夕间完成。 公链 DeFi TVL 排行,资料:DeFiLlama 与大多数「VC 币」相同,Sui 刚发币后的主网活动资料并不好看,DeFi 缺乏使用者无法运转,Sui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Quests 「大撒币」,引入首波流量 自 23 年 7 月起, Mysten Labs(Sui 开发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接连推出 3 期 Bullshark Quests,使用者完成任务即可获得 SUI 代币空投,每期 500 万枚,累积「撒币」1500 万枚。 值得注意的是,Sui 早期的任务激励模式偏向于「阳光普照」,按人头而不是资本分配奖励,排名靠前固然能够得到大量代币,但排名相对靠后的普通散户也有不错的收益。 在此阶段,大量散户、空投工作室涌入 Sui 生态,帮 Sui 建立起客观的早期使用者基数,Sui 的官方奖励也在空投赛道留下「不卷」、「散户友好」的印象。笔者也于 23 年底被 Quest 吸引开始接触 Sui 生态。 Quest 3 不同排行层级的代币数量 代币激励,币价强势缓解抛压 Sui 早期在代币补贴下的 TVL 走势 Sui 是本周期新公链中最早对 DeFi 协议用代币进行利率补贴的公链。早期相对小众的协议甚至能通过稳定币获得超 100 % 的年化收益。笔者参与过许多 DeFi 挖矿,受高利息诱惑,此阶段在 Sui 上加大了资金部署。 早期在 Aftermath 质押稳定币 LP 的利率高达 110% 此后模仿 Sui 对 DeFi 生态大量补贴的公链有 Aptos、Starknet、Sei、ZKsync 等,但生态却并没有实现 Sui 的繁荣,其中差异从何而来?DeFi 利率吸引挖矿巨鲸,而前面提到的代币币价走势相对弱势,大户为了锁定利润只好「挖、提、卖」,对代币造成持续的抛压,币价进一步下跌,而要维持相同的利率就需要补贴数量更多的代币,如此以往,恶性回圈。 而 SUI 的高额代币补贴却发放在币价低位,此后币价稳步拉升,巨鲸对 SUI 代币的持有意愿增强,抛压减弱,而维持同样利率所需的代币数量也减少,实现币价增长、TVL 增长的正向螺旋。 参考此刻的 SUI 价格,上文 100% 年化收益的 DeFi 协议的实际年化收益可能在 300% 以上,「挖、提、卖」反而是卖飞了。 华人开发者,效率杠杠的 因 Sui 开发商 Mysten Labs 创办人 Evan Cheng 祖籍台湾,Sui 生态的台湾团队格外多。生态的借贷协议 Scallop、期权协议 Typus、稳定币协议 Bucket 等等背后均为台湾团队。 华人开发者多的好处是开发效率高,程式码的品质有保障。对比起来,欧美团队做事就很「佛系」。 Mysten Labs 联创、CEO Evan Cheng 财富效应 一个生态是否成功,和它是否能为普通使用者创造财富,是否具备财富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假如站在上帝视角回看 Solana 这一轮起势的时间节点,除了 Meme 赛道的一骑绝尘外,Jito 和后续的 Jupiter 空投的造富效应吸引无数散户投入资金到 Solana 未发币的积分专案中带动 DeFi 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23 年底 24 年初,彼时 Sui 上的顶级借贷协议协议 Scallop 和 Navi 也纷纷学起 Solana 上的玩法,开启了积分系统并相继发币。从 Solana 溢位(不可否认 Solana 仍是当时的首选)的资金有不少参与了这两个专案。 笔者 1 万美元参与 Scallop 空投末班车,被空投一顿火锅 但此时(其实现在也是)Sui 的原生专案并不能支撑起较高的估值,于是在 Solana 动辄几百上千美元的空投后,大家收到了几十、几百、甚至几美元的 SCA,于是开始抱怨使用者没有财富效应。 没想到 SCA 竟然是 Sui 生态相当长时间内「最良心」的空投 ,隔壁 Navi 甚至发币上所一年了,「忘记」了空投使用者这回事儿,用积分排行榜 PUA 了使用者一年多。 官方下场,打造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问题不是独有的,Aptos、Starknet、Sei、ZKsync 等等公链都没有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或者说有财富效应的公链才是少数。 但有问题,Mysten Labs 就有对策。 Mysten Labs 几乎是独有的,自己下场开发专案,再发币给自己生...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