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屬於你的,也是屬於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屬於輸出型的人!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說:“語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1⃣️,「輸出」本來就是一種“定義”,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表達”都是有偏頗的,主觀的,所以,事物都在被不同的人進行定義。所以,誰來定義“物”,誰就掌握了分類權。

古人靠牛毛的顏色來對牛進行很多命名:牛市、牛參、牛四、牛餘、牛平……

那麼,第一個以牛的顏色來定義不同牛的人,就決定了“牛”對“萬物”的命名的基礎(一種總結凝練)。

所以輸出型的人,勢必留下痕跡,痕跡勢必決定梁上建築的走向、風格……

2⃣️,這就是一種權力,一種歷史性的權力,一種可以決定後來人認知邊界、行爲範式與文明記憶的權力。

誰在定義「正常」?誰在定義「不正常」?

有人說,原生家庭創傷是「不正常」,於是人們一窩蜂的開始批判父母;有人說,原生家庭創傷是「正常」,於是人們一窩蜂開始聲討子女。

但是事實上,我們都清楚,正常的地方就存在不正常,不正常的地方也存在正常。

3⃣️,你不對世界輸出,輸出的人就對你輸出

奧斯汀·克萊恩說:“你不必是天才。你只需要成爲一個願意分享的實踐者。每天分享一點你正在做的事,哪怕只是工作碎片。這些碎片會像磁鐵一樣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我們現在很多朋友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太碎片化了,這些知識基本都是二手來的。

這就相當於,我們在喫別人嚼過的甘蔗,喫起來像是乾貨,但實際上沒有自己唾液與甘蔗水作用下的「甜」。

4⃣️,輸出也分爲主動輸出,和被動輸出,真正厲害的人是被其他人把自己的思考和成就,進行推廣和傳遞,比如宗教領袖,國家帝王,詩人,音樂家,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等等,主動型的輸出,因爲本身資源很少,於是就必須,離經叛道,抓人眼球,放下身段,獲得籌碼~

而有實力的,不願意輸出的人,就被迫在極高標準的要求和匪夷所思的現狀中,困惑和矛盾~

《認知覺醒》指出:“教是最好的學”。當你要持續輸出時,就會主動深度學習。

《納瓦爾寶典》說的:“代碼和媒體是新時代的槓杆”

所以爲了這個世界更美好,有標準和要求的人更要堅持輸出 @Almanak__ @cookiedotfun #Web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