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集體焦慮的半導體關稅:美國「232條款」是什麼?

美國對台貿易關稅在1日公布為20%,但科技業等著之後「232條款」調查公布後,可能另徵的半導體稅,才是真正決定是否割肉出血的稅額。 (前情提要:美國課台灣 20% 關稅高於日韓!賴清德強調為暫時性,台股下跌產業壓力與談判前景解析 ) (背景補充:美國伸手進離境交易所:納稅人須申報「海外帳戶加密資產」 ) 在新竹的台積電總部,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電子五哥董事會裡,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等著一份即將來自華盛頓特區的報告。這份報告的內容,可能會引發一場顛覆全球科技供應鏈的地震,而震央,正是台灣。 為什麼美國初步公布台灣關稅 20%,科技業卻在等待「223條款」?這俗稱半導體稅的條款源頭,是一部已有六十年歷史的美國貿易法案,其名為《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 。這條看似陳舊的法律,為何會成為台灣最重要產業,到全球科技業最忌憚的黑天鵝。 232條款:美國總統的貿易武器 要理解232條款的威力,可以將它想像成美國總統在貿易武器庫中,一把塵封已久、卻威力驚人的「家傳寶刀」。這把刀源自美俄冷戰時期,賦予總統獨特的權力:只要認定某項進口產品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總統就能繞過國會冗長的立法程序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單方面迅速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例如加徵關稅或實施配額 。 這把刀的開鋒流程既快速又強勢,調查可由業界申請、政府部門要求,或由商務部長自行啟動 。一旦啟動,商務部必須在270天內完成調查並向總統提交報告;總統接著有90天時間決定是否採納建議並採取行動 。這條「270+90天」的時限,為市場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232條款最核心的力量,在於美國國家安全可以無限擴張定義 。最初,它的立法精神是為了確保美國國防工業所需,例如坦克、飛機的原料供應無虞。然而,近年來其定義已被大幅拓寬,涵蓋了「國家經濟福祉」 ,甚至保護國內產業免於外國不公平競爭 。 這意味著,232條款實質上成了一張地緣政治的空白支票。美國可以將任何對外國供應鏈的經濟依賴,重新包裝成「國家安全威脅」。這使得美國能避開WTO曠日廢時的爭端解決機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取得貿易談判的絕對主導權 。現在,這把刀指著台灣的半導體業。 用鋼鐵寫下的歷史 2018年,當時的川普政府動用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分別課徵25%和10%的關稅,讓這條法案從晦澀的法律文本一躍成為全球頭條新聞 。這起事件為我們提供了兩個關鍵教訓: 第一,豁免是政治籌碼,而非永久護身符。起初,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等重要盟友獲得了關稅豁免 。然而,這些豁免最終被取消或轉為限制性配額 。這證明了外交關係和盟友身份,並不能保證在232條款下獲得永久免疫。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個嚴峻的警示:即使台積電在美國進行了鉅額投資 ,任何豁免都將是談判的結果,而且可能是暫時的。 第二,關稅範圍會擴張。鋼鋁關稅最初只針對原材料,但後來擴大到使用這些材料的「衍生性產品」,例如鋼釘和鋁線 。這個先例至關重要,因為它為當前半導體調查的潛在範圍埋下了伏筆。 鋼鋁關稅的經濟後果是一把雙面刃。它雖然保護了美國本土的鋼鐵廠,卻嚴重傷害了下游使用鋼鋁的產業,如汽車、營建,甚至飲料罐製造商 。 為何半導體成為新戰場? 2025年4月1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啟動了對半導體及相關產品的232調查 。這次調查的範圍之廣,前所未見。它不僅涵蓋了從成熟製程到先進製程的各類晶片,還包括了半導體製造設備(SME),以及最關鍵的,含有半導體的「衍生性產品」 。 美國商務部向公眾徵求意見的文件,顯示了華盛頓最擔心的問題 : 供應鏈過度集中:報告明確點出「美國半導體進口集中於少數製造設施」,這無疑是直接指向台灣的台積電。 外國政府補貼:「外國政府補貼和掠奪性貿易行為的影響」,這主要針對中國的產業政策。 供應鏈武器化:「外國將其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控制武器化的潛力」。 這其中,「衍生性產品」條款,是為台灣整個科技生態系埋下的一顆隱藏地雷。根據國發會的分析,這可能波及到伺服器、顯示卡、網路交換器等台灣出口大宗 。 這意味著,232調查的衝擊將遠遠超出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而是可能威脅到廣達、緯創、鴻海等整個電子代工與品牌產業鏈。這條款原本瞄準晶片,卻能變成轟擊台灣近七成輸美產品的巨砲。 猜測:台灣關稅三種劇本 面對即將揭曉的223條款調查結果,台灣科技業可能面臨三種截然不同的劇本。 表1:台灣對美出口曝險於232調查之下的產品結構 最壞情況,全面課徵高關稅 (25%至50%) 在此情境下,美國對所有來源的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實施無差別高關稅。這對台灣將是毀滅性打擊,將直接侵蝕企業利潤,迫使廠商在「自行吸收成本」與「轉嫁給蘋果、輝達等美國客戶」之間做出痛苦抉擇,最終削弱台灣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 鎖定成熟製程 這是一個更為精巧的策略。美國可能對28奈米及以上的成熟製程晶片課徵高關稅,同時給予7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豁免或較低稅率。 這個劇本的背後,反映了美國的雙重目標:既要反制中國,又要管控對台灣的依賴。美國深知,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灣(特別是台積電)的地位無可取代,是驅動美國AI和高算力產業的心臟 。與此同時,美國也對中國在成熟製程領域的快速擴張和國家補貼感到憂慮,因為這類晶片廣泛用在汽車、工業和國防領域 。 因此,透過精準打擊成熟製程,美國可以一方面遏制其眼中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另一方面確保自身最關鍵的先進技術供應鏈不受干擾。 在這個劇本裡,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業務或可倖免,但聯電、力積電等以成熟製程為主的台灣廠商,將面臨巨大壓力。 談判交易,以威脅換取讓步 在這個最可能發生的劇本中,232條款的威脅成為美國最強大的談判槓桿,最終結果不是單純的關稅,而是一份複雜的協議。台灣的籌碼非常清晰: 技術的不可替代性: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尤其是在先進製程領域,擁有壓倒性的市佔率。 在美投資的誠意: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鉅額投資,是對美國產業政策的具體響應。也可能在不可透露的台美貿易談判內,已經簽署了對美投資的細項。 戰略夥伴的價值:台灣在配合美國...

TRUMP-2.53%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