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加密貨幣就像土地,而不是技術,這就是爲什麼它很奇怪
現在是2025年7月,又過去了半年,在加密貨幣的時間裏,這相當於三年。現在是評估行業狀況並問問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最佳時機。
你有重大新聞時刻:管理層變動,監管進展,比特幣 (BTC) 達到歷史新高,令人擔憂的安全漏洞,以及大型IPO。你在會議圈中有新的敘事出現:新興的第一層區塊鏈試圖宣稱他們的地位,基礎設施討論由第二層區塊鏈主導,DeFi堆棧不斷演變,以及人工智能與區塊鏈之間加速融合的趨勢。與此同時,背景中有一個顯著的氛圍轉變。最近,CT (即加密推特)上出現了一種不安的感覺,評論者指出,曾經感覺像是一場運動的事情,對許多人來說,已經變成了爭先恐後,詐騙和拉地毯事件主導了頭條新聞。他們呼籲重置,回歸構建真實產品,解決真實用戶的真實問題,並重建信任。
我並不反對這些評論者。和許多人一樣,我發現很難理解加密領域中不斷而又曲折的進展。然而,我發現在認識到加密領域與其他技術領域截然不同的情況下,更容易理解這個行業。它遵循不同的規則,完全在不同的動態下運作。
自2017年以來在區塊鏈領域工作,我常常很難向朋友和家人解釋這個世界。但我開始使用以下隱喻:加密貨幣的格局更像是地方而不是產品。而區塊鏈不是公司。它們是新發現土地上的邊境小鎮。讓我們通過映射一些主流敘述來解構這個隱喻:
L1s: 邊境的定居點
每個第一級區塊鏈——以太坊 (ETH)、Solana (SOL)、比特幣——就像在一片未開發土地上建立的邊疆小鎮。這些小鎮最初是原始的:或許有一個酒館、一條布滿灰塵的主街,還有幾個人徒手建造房屋。早期的定居者 (開發者、投機者和基礎設施團隊)在這裏,因爲他們相信這片土地的潛在價值,即使現在風險很大、波動性強或貧瘠。
每個L1城鎮都在競爭吸引定居者和資本。有些城鎮圍繞自然資源(比特幣:穩健貨幣)而建立,其他城鎮則圍繞肥沃的土壤(以太坊:可編程性),或戰略位置(索拉納:性能)。但在每一種情況下,推銷都是一樣的:“來這裏建設你的未來。”
L2s: 道路、鐵路和公共設施
Layers——如 Arbitrum (ARB),Optimism (OP),ZKsync (ZK)——是讓這些城鎮宜居的基礎設施。它們是連接偏遠定居點與貿易網路的道路和鐵路,或是讓你可以洗澡和給設備充電的管道和電力。沒有它們,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在這裏定居——這裏實在是太艱苦了。
Rollups、zk-tech、橋接:這些技術可能不那麼華麗,但它們對於平滑原始L1的地形至關重要。它們減少擁堵,提高速度,使得想象城鎮變成城市成爲可能。在許多方面,當前加密貨幣的時刻就像是在爲預期的移民(鋪設州際系統的比賽,盡管尚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將吸引這些移民)。
DeFi:商貿經濟
DeFi 協議是邊境的綜合商店、交易站和銀行。它們讓人們交換價值,借出貸款以建設更多基礎設施,並對哪些城鎮會繁榮進行投機。它們很有風險——有時你會被欺騙或銀行一夜之間消失——但它們是啓動地方經濟所必需的。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山下的黃金
在過去兩年中,AI快速發展的步伐以及對集中式“巨型AI”公司將掌握的權力日益增加的擔憂下,加密領域可能實際上會找到一個真正重要的殺手級應用。如果區塊鏈是城鎮,那麼AI就是埋藏在周圍山丘中的黃金。
這很有道理: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治理和來源,數據需要去中心化,計算需要共享。區塊鏈提供了帳本、激勵結構,以及(可能)的倫理框架。
多個項目正在爲機器經濟的淘金熱出價,包括 NEAR、Peaq 和 Akash——但尚不清楚這種價值是否可以像淘金那樣輕易提取(,還是需要對地形進行徹底重新思考),就像炸掉整座山(。
爲什麼主流還沒有進入
所有隱喻都有其極限——而我們正接近這個隱喻的盡頭——但它仍然爲我們提供了對爲何加密貨幣仍在追尋那難以捉摸的“大衆採用”的直覺。
我參與的每一個加密項目),從L1到L2,再到DeFi協議(,都面臨着相同的雙重任務:1) 激發投機者的興趣),即產生意識和吸引流動性(,以及2) 招募建設者和企業家。
這就成了一個雞和蛋的問題。你希望投機者相信你的城鎮值得他們冒險,也希望建設者相信他們的時間和努力會得到回報。而投機者和建設者都想看到的是用戶。
但是普通人)即用戶(仍然生活在成熟的城市中。他們有可靠的服務、可識別的機構和正常運作的經濟體。邊緣地帶是混亂的。存在錯誤的應用程序、高昂的手續費以及糟糕的用戶體驗。搬到這裏,即加密前沿地區,仍然需要信念或極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但是,建設這些城鎮的人們堅信——熱切地相信——最終,基礎設施將會跟上。管道會正常運作。人行道會被鋪好。而主權、透明度和經濟參與的優勢將是無法忽視的。
前沿正在形成
邊疆隱喻有助於解釋爲什麼加密貨幣既顯得混亂又不可避免。它的表現更像是一種領土擴張,而不是技術週期。盡管這並不是第一次有人將加密貨幣與“西部荒野”進行比較,但通過進一步深化這一比較,我們可以理解爲什麼每一年的加密貨幣都感覺像是不平衡進展的起起伏伏。事實是,並不是每一個前哨站都能幸存下來,最終,景觀將布滿被稱爲“鬼城”的鬼鏈)。但隨着這一類別的成熟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淘金熱顯然還沒有結束。
卡羅琳·羅傑斯
卡羅琳·羅傑斯是一位市場營銷高管和戰略家,對加密行業和更廣泛的新興技術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她曾爲頂級第一層區塊鏈、Web3初創公司和企業技術公司領導品牌、內容和市場推廣計劃。她是技術趨勢的常規評論員和撰稿人,最近擔任Blokhaus的市場營銷負責人,向初創公司和新興項目提供定位和營銷戰略方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