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00後Web3創業者的熱情與反思:從財富神話到行業重構
00後Web3創業者:熱情、冷靜與反思
在當前Web3熱潮中,一批00後已經成爲行業的先行者和創業者。他們有的已經實現財務自由,有的正在衝擊硅谷頂級創業孵化器,有的則開始反思這個行業的問題。他們的故事折射出Web3行業的另一面。
早早入局的年輕人
福建人Meepo 12歲就接觸了比特幣挖礦。他的父母是金融博士,出於興趣在家裏挖礦。爲了讓Meepo不再沉迷遊戲,父母鼓勵他研究挖礦,每挖到一個幣獎勵100元。
2003年出生的Zohar高一時通過學校社團接觸到比特幣。他對金融和經濟學感興趣,還自學了博弈論。在家人的影響下,他用3000元左右買了比特幣玩玩,但後來基本虧完了。
16歲的Emma在11歲時從父母那裏聽說比特幣,但興趣不大。今年,她將自己的互聯網項目升級爲Web3項目,打算再次衝擊YC訓練營。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進入Web3並非刻意爲之,更像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正如一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程序員所說:"年輕人喜歡的不就是未來嗎?"
追求自由與平等
Emma認爲,Web3的去中心化特性能讓內容真正實現自由。在她看來,Web2世界裏的社交媒體巨頭可以控制和審查任何內容,而在Web3中沒有中央權威,所有人都是區塊鏈的共同所有者。
定慧對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一見鍾情。他早在高中時就組建了一個凝聚數百名在家學習、休學、退學少年的網路社群,秉持人人平等、自治的理念。後來接觸DAO後,他覺得這與自己一直在踐行的理念不謀而合。
Zohar喜歡稱自己是"壞學生",不願按標準節奏學習。他通過自學成爲了高考狀元,半年後又從香港中文大學休學,投身Web3創業。他認爲Web3爲普通人實現自身價值、獲得可觀收益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財富神話的背後
Web3創業圈充滿了財富神話,但真相往往不那麼美好。Meepo坦言自己某種程度上是靠"割韭菜"實現財富自由的。他通過社群獲取內幕信息做套利,逐漸積累了財富。
定慧曾擔任過一個NFT項目的運營負責人,但後來退出了。他認爲很多NFT項目缺乏真正的價值創造,只是依靠營銷手段制造虛假繁榮。
一位資深NFT買家直言,大部分NFT項目都是割韭菜。項目方往往只是畫大餅,發布後就不再爲項目"賦能",用戶相當於只買到了一張圖片。
反思與未來
經歷過Web3的起起落落後,這些年輕人開始對行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Meepo對Web3"又愛又恨",他認爲Web3應該傾向於技術,而不是金融屬性或炒作。他現在加入了互聯網大廠,希望積累更多技術底蘊。
定慧寫文章反思了當下DAO存在的問題,認爲很多所謂的DAO其實"啥也不是"。但他依然在探索更好的DAO實現方式。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Web3不是終點,更像是人生的一段旅途。Zohar計劃未來回到校園做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他希望在校外積累更多關於市場的認知和經驗,爲未來的學習做準備。
這些00後Web3創業者的故事仍在繼續。他們有的加入大廠,有的回歸校園,有的繼續創業,有的探索新機會。無論如何,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尋找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