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企業入標普500 香港RWA蓄勢待發 機構FOMO潮啓動
加密市場喜訊頻傳,行業迎來新機遇
近期加密市場迎來一系列利好消息。宏觀方面,中美關稅大戰告一段落,全球金融市場普遍漲。雖然比特幣出現小幅回調,但山寨幣市場表現活躍,以太坊領漲觸及2700美元,Defi板塊全面走強,引發市場對山寨季回歸的期待。
除了宏觀環境改善,行業內部也有重大進展。5月13日,某大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將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取代即將被收購的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這一變動將於5月19日交易開始前生效,標志着加密行業在主流市場再下一城,開啓新的發展階段。
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關稅休戰協議,暫時結束了長期貿易衝突。協議內容包括暫停24%的互徵關稅90天,保留10%基礎稅率,並建立第三國協商機制。受此影響,美股大幅漲,標普500指數期貨漲超3%,納斯達克收漲4.35%。
盡管比特幣從10.6萬美元回落至10.07萬美元,但加密市場整體快速反彈。ETH、SOL、BNB等主要山寨幣均有不錯漲幅。隨着關稅問題暫時解決,市場逐步恢復常態,多數幣種底部價格呈現上升趨勢。
行業方面也傳來多項利好。首先,新罕布什爾州通過戰略比特幣儲備法案,授權州財政官可購買比特幣或大型數字資產,上限爲總儲備資金的5%。其次,新任SEC主席明確表示將建立合理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框架,釋放積極信號。此外,有傳聞稱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正與SEC商討ETH質押提案,進一步提振了市場信心。
在這一利好環境下,某大型加密交易平台首次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成爲加密行業主流化進程中的重要裏程碑。該平台成立於2012年,13年來經歷多輪牛熊週期,已成爲傳統金融觀察加密行業的重要窗口。
2021年,該平台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最高達429.54美元,引發市場轟動。此後,其股價與加密市場整體走勢緊密相關,2023年低谷期曾跌至33.26美元。今年再創佳績,首次進入標普500,首日股價大漲24%,報256.90美元。
雖然短期內可能不會直接拉動市場,但這一突破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它代表了主流市場對加密行業的認可,爲加密與傳統金融的融合奠定基礎,開闢了行業主流化的廣闊空間。從長遠來看,這不僅會吸引更多指數配置資金,還將提升加密行業的整體認知度,吸引更多傳統投資者。
這一突破還進一步推動了加密企業IPO熱潮。近期,多家知名加密公司正在推進上市計劃,某交易平台的成功案例無疑樹立了標杆。
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界也在積極布局加密領域,尤其關注RWA(真實世界資產)賽道。繼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Ensemble項目開展代幣化沙盒試點後,香港的RWA發展再次提速。
大型科技公司紛紛入局。某知名電商平台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始組建RWA相關團隊,並與持牌虛擬銀行合作探索基於穩定幣的跨境支付方案。另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則已在去年完成了國內首單涉及2億元人民幣的基於光伏實體資產的RWA案例,並持續與多個區塊鏈項目合作推動RWA落地。
除大型科技公司外,交易所和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布局。某香港本土區塊鏈企業已與超過200家機構達成RWA上鏈合作意向,涉及傳統金融、資產管理、科技及Web3原生項目等多個領域。多家券商也開始布局代幣化證券業務,爲客戶提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
整體來看,無論是美國加密企業進軍主流市場,還是香港推進RWA發展,都反映出企業和機構對加密行業的積極態度。但due to地區差異,參與方式有所不同。
美國監管環境相對明朗,市場反應更爲直接。機構大量買入ETF支撐幣價,上市公司嘗試購買加密貨幣提升股價,大型支付公司通過穩定幣布局業務。企業也迅速響應利好,如某平台成功進入標普500等。
相比之下,香港採取更爲審慎的態度。在嚴格的合規要求下,香港市場只能穩步推進,企業和機構多以合規爲先,通過現有業務延伸發展加密相關業務。雖然香港ETF市場也在蓬勃發展,但整體影響力有限。
與此同時,市場對內地資金開放的預期持續升溫。有傳聞稱內地可能推出類似紙黃金的"紙BTC"現貨ETF,但考慮到現行監管環境,這種可能性極低。然而,這反映出市場對內地資金參與的強烈期待。
可以預見,隨着加密資產逐步走向主流,更多企業和資金將湧入市場。這輪機構FOMO(Fear of Missing Out)潮流才剛剛開始,未來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