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Web3視角下電信行業重構 去中心化運營商Roam引領新趨勢
Web3視角下電信行業的重構與創新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傳統電信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5G技術落地帶來巨大投入壓力,但收入模式未見明顯改善,增值服務突破受限,陷入存量市場競爭。數據顯示,美國頭部電信企業雖營收超互聯網巨頭50%,但盈利能力僅爲後者30%,利潤率僅爲20%,市值更低至30%。這反映出投資者對電信行業重資產低增長模式信心不足。
電信業正不斷變革。過去參與虛擬運營商業務的嘗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時構想的全球漫遊場景其實非常適合通過Web3實現,並借助區塊鏈網路推動增值服務。可惜當時這些技術尚未興起,否則行業格局可能大不相同。
本文將基於電信業現狀,探討區塊鏈和Web3模式的解決方案,並以去中心化電信運營商Roam爲例,分析區塊鏈與Web3對電信業重構的影響 - 將通信網路升級爲價值交換網路,這會給行業帶來哪些變革?
傳統電信運營商模式面臨挑戰
傳統電信運營商以通信基礎設施爲核心,通過提供連接服務、增值業務和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盈利,在技術迭代與市場變革中持續轉型。其商業模式可概括爲"連接+生態+服務"三層架構。
基礎通信服務仍是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移動數據、家庭寬帶、企業專線等。5G套餐和千兆光纖普及推動數據流量收入增長,但傳統語音和短信收入大幅萎縮。運營商通過套餐捆綁提升用戶黏性,同時大力發展雲服務、物聯網、金融科技等增值業務。
在成本結構上,運營商面臨重資產投入與精細化運營的雙重壓力。5G基站建設、頻譜拍賣等推高資本開支,全球運營商年均投入超3000億美元。爲降低成本,普遍採用共建共享、AI節能、網路虛擬化等措施。然而,存量市場爭奪成本居高不下,終端補貼和渠道佣金佔營銷費用過半,促使運營商轉向數字化直銷。
行業挑戰主要來自技術迭代與跨界競爭。傳統業務收入大幅下滑,人均ARPU值十年降幅40%。5G用戶雖快速增長,但回報週期漫長,且面臨衛星寬帶、雲廠商等新對手衝擊,迫使運營商加速轉型。
轉型重點集中在技術升級與生態重構。技術層面,網路切片、邊緣計算和開放架構成爲關鍵。生態構建上,運營商從"流量管道"向"數字服務引擎"轉型,涉足元宇宙、內容、支付等領域。ESG戰略也成爲差異化競爭手段。
存量市場競爭與海外拓展困境
電信業已進入存量市場競爭階段,巨大的5G投入與運營成本難以僅靠基礎通信服務支撐。市場格局演變爲幾家巨頭在存量市場競爭,各自深耕細分領域。
這一困境也反映了當前整體經濟形勢。對電信運營商而言,海外擴張並非易事。通信行業在各國均較爲敏感,電信企業出海面臨諸多障礙:
市場準入限制:多國立法限制外資持股比例,要求本地化運營,甚至直接禁止外資參與。
頻譜分配規則不一:各國5G頻段存在差異,增加跨國部署成本。
數據本地化要求:歐盟GDPR等法規強制數據境內存儲,限制跨國數據流動。
本地壟斷格局:多數國家由2-3家本土運營商主導,外來者難以突破。
價格戰與補貼文化:新興市場依賴低價套餐和手機補貼,給跨國運營商帶來成本壓力。
針對這些挑戰,運營商採取了股權投資、合資、虛擬運營等多種模式,但仍難以擺脫有限市場競爭、高額投入與回報不確定的困境。
因此,電信運營商的海外擴張呈現"全球能力,本地交付"特徵:在核心網絡層構建全球骨幹網,但需遵守各國數據主權規則;在技術標準層面可能面臨技術陣營選擇;服務應用層則高度本地化,依賴合作夥伴或本土團隊運營。
Web3重構電信行業的路徑
Web3重構電信業並非簡單的"區塊鏈+",而是通過全球化、代幣經濟、分布式治理和開放協議,將通信網路升級爲基礎價值交換層,支撐未來數字文明。運營商若拒絕變革可能淪爲"管道工",擁抱重構則有望成爲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樞紐。
在基礎設施層面,物理網路資源通過代幣化實現分布式共享。Roam模式已驗證用戶貢獻Wi-Fi熱點獲代幣激勵的可行性,挑戰傳統基站壟斷模式。頻譜資源的DAO化治理可提升利用率並創造共享收益。去中心化身份(DID)方案讓用戶自主掌控SIM卡數據,減少隱私風險。用戶可交易脫敏行爲數據獲取代幣,運營商轉型爲交易撮合方。
跨境服務與結算實現自動化。區塊鏈重構國際漫遊清算,將結算週期從30天壓縮至實時。DeFi模式引入資費體系,用戶可質押穩定幣獲得折扣。物聯網領域,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結合催生設備自治網路,如智能汽車自動競拍基站資源。
經濟模型上,通信與金融實現原子級融合:用戶可通過共享帶寬、數據甚至運動量賺取收益,形成"消費-生產"閉環。DeFi機制衍生出通信保險、跨鏈漫遊等創新服務,鏈上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跨國結算。
Roam:Web3去中心化電信運營商案例
Roam致力構建全球開放無線網路,確保人類和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實現自由、無縫、安全的網路連接。相較傳統運營商的地域局限,Roam基於區塊鏈的全球化優勢,通過OpenRoaming™ Wi-Fi框架和eSIM服務,構建了一個全球開放、免費的無線網路。
短短兩年多,Roam已在190個國家擁有逾170萬節點,超230萬用戶,日均50萬次網路驗證,成爲全球最大去中心化無線網路。用戶還可獲得免費eSIM數據,使Roam成爲採用互聯網模式運營的電信服務商。
Roam結合OpenRoaming™和Web3 DID+VC技術,構建去中心化通信網路,降低建設成本,實現無縫登入和端到端加密。用戶無需反復登入即可無感連接Wi-Fi,大幅提升體驗和穩定性。
Roam鼓勵用戶參與網路共建,分享Wi-Fi節點或升級至OpenRoaming™ Wi-Fi。用戶可在全球400萬熱點間無縫連接,甚至在偏遠地區找到自建節點。Roam eSIM覆蓋160多國,爲用戶提供靈活高效的連接方案。
通過Wi-Fi+eSIM全球免費接入和多樣化激勵機制,Roam推動了去中心化網路快速發展。用戶可通過籤到、邀請或社交互動賺取流量或代幣,創造穩定收益渠道。
基於通信的價值交換網路
區塊鏈通信網路變革的本質是將通信網路升級爲價值交換網路,從"傳遞信息"躍遷至"傳遞信息+價值+信任"三位一體網路,成爲融合價值傳遞、數據確權與信任協作的數字社會底座。
從歷史角度看,通信技術演進深刻重構了金融支付體系。每次技術突破都爲支付形態帶來質的飛躍,通過提升信息傳遞效率、擴展連接邊界、重構信任機制三個維度,持續推動支付領域革新。
從電報到區塊鏈,通信技術不斷壓縮支付時間。SWIFT系統將跨境支付週期縮至T+1,互聯網實現毫秒級支付,區塊鏈P2P網路效率較SWIFT提升數百倍。Web3通信網路同樣能大幅提升價值交換效率。
移動通信將支付延伸至每個角落。基於Roam的全球網路可爲14億無銀行帳戶人羣提供區塊鏈金融服務,實現普惠金融。物聯網通信創造新型支付場景,如智能電表自動扣費、自動售貨機無人支付等。
比特幣描繪了無需信任中介的世界。基於區塊鏈的"鏈上銀行"已能實現多種傳統銀行功能。隨着機制重構,更多基於區塊鏈通信網路的金融服務將湧現,可能催生"全球即時結算網路"、"AI自主金融體"等新形態。
未來展望
電信運營商行業變革正在進行。未來可能形成"中心化設施+去中心化服務"混合模式:
基礎通信運營商:繼續擔任"管道工",控制物理層資源,但通過API開放網路能力供DePIN項目調用。
服務運營商:類似Roam,基於通信網路和區塊鏈技術,以開放協議重構爲全球價值路由中樞。
用戶角色:從"被動消費者"轉向"生態共建者",推動Web3通信生態發展。
Network State理想國需要構建在通信網路之上。像Roam這樣的Web3去中心化電信運營商,可能成爲理想國的數字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