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央行數字貨幣與加密貨幣的博弈:突破公共資源困境
央行數字貨幣與幣圈:公共資源的困境與突破
近日,隨着幾家大型銀行法定數字貨幣錢包內測的消息傳出,市場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關注度驟然提升。加密貨幣圈內更是掀起了一陣熱潮,各種內測圖片和下載連結在社群中廣爲流傳,直到這些連結迅速失效。
然而,央行數字貨幣與傳統加密貨幣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並不密切。央行數字貨幣與人民幣1:1錨定,不存在炒作空間,也無法直接用於兌換比特幣。它並非基於區塊鏈技術,但確實借鑑了部分區塊鏈技術,如利用智能合約實現資金定向流通,以及使用非對稱加密進行身分認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會利用央行數字貨幣的名義進行虛擬貨幣詐騙。與此同時,國家正在有序推進數字經濟革命,而加密貨幣圈仍然沉浸在自我陶醉中,市場仍然過度依賴比特幣價格走勢,行業內部競爭激烈,新的交易者、礦工、交易所不斷湧入,金融衍生品和區塊鏈項目層出不窮。在這個空間有限的行業中,不斷更新的"資本玩法"正在造成資源的過度開發,一場"公共地悲劇"正在上演。
"公共地悲劇"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理論,指的是有限資源因自由使用和不受限制的需求而被過度開發的現象。每個個體都試圖擴大自身可用資源,最終導致資源枯竭,損害所有人的利益。這種現象在加密貨幣行業中屢見不鮮。
在交易所領域,市場情緒低迷和現貨市場吸引力下降導致收益下滑。爲了爭奪存量用戶和資金,各交易所推出了各種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如高倍槓杆期貨、期權和ETF槓杆代幣等。然而,這些產品不僅放大了收益,也成倍放大了風險,在用戶教育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加速用戶流失。
礦工羣體面臨着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的挑戰,同時算力不斷提升,比特幣價格下跌,使得越來越多的礦工面臨關機風險。礦業的"公共地悲劇"正在顯現,隨着礦機投入增加,單個礦工的收益不斷下降。
公鏈項目也面臨着類似的困境。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但實際應用卻寥寥無幾。與此同時,傳統科技巨頭正積極布局區塊鏈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實際應用,如發票、醫療、溯源等,而傳統公鏈似乎被排除在外。
面對這些挑戰,行業需要尋找突破口。交易所應該更多地致力於推廣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創新性,吸引更多人了解這個行業。同時,建立行業規則,杜絕惡意的"資本收割"行爲,加強用戶教育和風險意識培養。積極擁抱監管,推動合規政策的制定,有助於吸引傳統投資機構和資金進入,擴大行業規模。
對於礦業,需要形成自律和共識,避免算力過度集中帶來的風險。公鏈項目則應該更加注重實際應用,從應用場景出發進行技術開發,加強與外部的合作,提升技術能力和人才儲備。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行業仍處於探索階段,在試錯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避免在黎明到來之前就集體倒下。只有找到能夠將有限資源放大的突破點,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