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揭祕DAO治理利器:深度解析憤怒退出機制
"憤怒退出":DAO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
"憤怒退出"是DAO領域一個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的概念。隨着DAO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組織面臨分裂、創始人離開甚至解散的情況,使得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類報道中。然而,人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誤區,甚至一些專業媒體也經常誤用。
概念的誕生
2019年以太坊丹佛大會上,Moloch v1協議問世。這是一個用於創建捐贈型DAO的簡潔協議,僅用400多行代碼就實現了核心功能。它使得人們能夠便捷地匯集資金並進行集體管理。
在DAO治理中,少數意見是難以避免的。通常情況下,決策遵循多數原則。但這可能導致多數派濫用權力,損害少數派利益。爲了防範這種風險,Moloch協議引入了"憤怒退出"機制。
"憤怒退出"的運作方式
當一個成員反對某項提案但未能阻止其通過時,Moloch協議提供了一個7天的寬限期。在此期間,投反對票的成員可以選擇"憤怒退出",在提案執行前取回自己在合約中的剩餘權益。
這一機制有幾個關鍵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成員必須對DAO財庫有直接、可追溯的歷史投入,才能通過合約代碼公平確認剩餘權益並實現退出。
概念的演進
Moloch v1協議取得了顯著成功,但其功能僅限於協調捐款。隨後,Moloch v2應運而生,增加了支持共同投資等功能,拓寬了應用範圍。
基於Moloch v2框架的投資DAO也支持"憤怒退出",但情況變得更爲復雜。v2是投資協議,已投資的資金換成了股權或代幣權益,需要考慮歷史權益的確認和拆分。因此,v2版本的"憤怒退出"在代碼和細節上都比v1更加復雜。
常見誤解
對於大多數DAO來說,其結構和運作方式並不滿足實行"憤怒退出"的基本條件。許多DAO成員並未直接向財庫注資,因此成員資格與財庫餘額無直接聯繫,"憤怒退出"的適用場景相當有限。
我們確實看到過DAO創始人提議"憤怒退出"的情況。但這種"退出"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實際上是各方協商的結果。除非創始人的權益與DAO財庫中的資金有明確對應關係或約定,否則他在退出時也無權提取資金。
結語
"憤怒退出"概念的演變反映了技術和文化的交融與進化。每一次創新和誤解都推動了DAO領域的思考和改進。如今,我們討論的"憤怒退出"已不再局限於其初始形態,而是一種與時俱進、不斷演化的制度創新。
作爲一種新興的去中心化組織模式,DAO正處於發展早期。每一個挑戰都引導我們去探索未來數字社會的運作機制。"憤怒退出"不僅是一個功能,更代表着對自由、公正和共同體權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