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數據泄露事件分析及防護措施隨着網路技術的發展,個人、企業和組織面臨的主要威脅來源於網路漏洞和攻擊。數據隱私和個人隱私變得尤爲重要,而每年因漏洞導致的敏感數據丟失案例數不勝數。在Web3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重大安全事件,從交易所私鑰丟失到投資者個人數據失竊。這些數據可能在黑客論壇和暗網市場中存在多年,使受影響用戶長期處於風險中。某安全公司分析了74起發生在Web3實體中的安全事件。其中23起事件導致了長期的數據丟失高風險,10個數據包仍可在暗網論壇上購買。針對黑客論壇的執法活動可以阻止某些數據被提取,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需要了解Web3數據泄露事件的分類,並採取措施保護數據安全。## Web3安全事件分類Web3安全事件大致可分爲兩類:1. 協議惡意利用:利用智能合約代碼獲取經濟利益的事件2. 漏洞:攻擊者破壞目標組織內部網路,竊取公司數據或資金的事件協議惡意利用通常在確定時間範圍內發生,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而漏洞則是持續性事件,可能導致數據長期泄露。在74個樣本事件中,23起(31%)可歸類爲數據可檢索事件,其餘51起爲異常事件或僅遭受資金損失。2019年後,可檢索數據事件顯著增加。## 被盜數據去向丟失的數據通常最終出現在:- 暗網(.onion網站)- Telegram頻道 - 在線黑客論壇數據的最終去向決定了它對原始所有者構成的長期風險。相比只能在暗網購買的數據,在黑客論壇上免費獲取的數據泄露風險更高。多個違規事件選擇Raid論壇作爲首選數據銷售平台,但該論壇已於2022年被查封。隨後Breach論壇取而代之,但也在2023年3月被關閉。目前黑客論壇社區較爲混亂,短期內不太可能成爲重大數據泄露的首選渠道。暗網市場和論壇一直是轉儲或出售數據的場所。在23起可檢索數據事件中,有10起(43%)在暗網市場上有活躍銷售廣告。## 數據泄露的長期風險很難量化數據泄露的長期風險,但可以與非數據相關事件進行比較:- 僅導致直接財務損失的違規事件風險相對較低- 丟失敏感數據(尤其是客戶數據)的違規事件風險更大- 2019年後丟失的數據,尤其是在暗網市場仍易於出售的,構成最高的持續長期風險- 2022年起受影響者的數據幾乎必然面臨被用於欺詐的重大風險## 防護措施雖然安全漏洞無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1. 限制使用中心化服務的數量2. 使用雙因素身分驗證 3. 考慮更改泄露的部分信息(如郵箱、電話)4. 將資產分散存儲在自托管錢包和硬體錢包中5. 減少與中心化Web3機構分享個人數據6. 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密碼7. 啓用雙因素認證8. 監控數據泄露報告網站9. 使用信用監測服務,防範身分盜竊和銀行詐騙通過採取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盡量保護自己的數據和資產安全,降低成爲Web3安全事件受害者的風險。
Web3數據泄露頻發 74起事件分析及9大防護措施
Web3數據泄露事件分析及防護措施
隨着網路技術的發展,個人、企業和組織面臨的主要威脅來源於網路漏洞和攻擊。數據隱私和個人隱私變得尤爲重要,而每年因漏洞導致的敏感數據丟失案例數不勝數。
在Web3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重大安全事件,從交易所私鑰丟失到投資者個人數據失竊。這些數據可能在黑客論壇和暗網市場中存在多年,使受影響用戶長期處於風險中。
某安全公司分析了74起發生在Web3實體中的安全事件。其中23起事件導致了長期的數據丟失高風險,10個數據包仍可在暗網論壇上購買。
針對黑客論壇的執法活動可以阻止某些數據被提取,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需要了解Web3數據泄露事件的分類,並採取措施保護數據安全。
Web3安全事件分類
Web3安全事件大致可分爲兩類:
協議惡意利用:利用智能合約代碼獲取經濟利益的事件
漏洞:攻擊者破壞目標組織內部網路,竊取公司數據或資金的事件
協議惡意利用通常在確定時間範圍內發生,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而漏洞則是持續性事件,可能導致數據長期泄露。
在74個樣本事件中,23起(31%)可歸類爲數據可檢索事件,其餘51起爲異常事件或僅遭受資金損失。2019年後,可檢索數據事件顯著增加。
被盜數據去向
丟失的數據通常最終出現在:
數據的最終去向決定了它對原始所有者構成的長期風險。相比只能在暗網購買的數據,在黑客論壇上免費獲取的數據泄露風險更高。
多個違規事件選擇Raid論壇作爲首選數據銷售平台,但該論壇已於2022年被查封。隨後Breach論壇取而代之,但也在2023年3月被關閉。目前黑客論壇社區較爲混亂,短期內不太可能成爲重大數據泄露的首選渠道。
暗網市場和論壇一直是轉儲或出售數據的場所。在23起可檢索數據事件中,有10起(43%)在暗網市場上有活躍銷售廣告。
數據泄露的長期風險
很難量化數據泄露的長期風險,但可以與非數據相關事件進行比較:
防護措施
雖然安全漏洞無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通過採取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盡量保護自己的數據和資產安全,降低成爲Web3安全事件受害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