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支付普及的社區化路徑:從用戶運營到生態共生的實踐探索
一、行業現象:數字支付推廣中的“社區斷層”問題
盡管分布式技術發展已逾十年,數字資產支付的大衆化應用仍面臨較大障礙。調研數據顯示,超過60%的數字支付項目在上線12個月內用戶增長率不足5%,其核心問題在於對“社區生態”的建設重視不夠。脫離社區驅動的數字支付,如同缺乏根基的植物,難以在用戶心中建立認知。
成功案例表明,社區活躍度與使用率之間存在強相關性。例如,Pi Network 通過推薦裂變機制構建了覆蓋全球的用戶社區,依托“移動端參與+邀請激勵”模式實現了在100多個國家的廣泛傳播。在中東某大型電商平台的支付場景中,其交易費用降至傳統方式的1/10,使用率隨之提升了3倍。而VooPay 借助其所處生態網路,也實現了用戶在210個國家和地區的覆蓋,其關鍵在於將“社區”作爲推動支付普及的核心動能。
作爲生態體系內重點孵化項目,VooPay 致力於連接傳統支付服務與新型數字資產場景。其推出的虛擬資產卡具備明顯優勢,支持多種主流數字資產,兼容多鏈協議,內置跨鏈功能,支持用戶在不同公鏈之間快捷轉帳,整個流程僅需幾分鍾,費用低至1.8%-2%,遠低於傳統金融通道5%-10%的費率和3-5天的處理週期。
二、VooPay 的突圍策略:以社區爲核心的“雙輪驅動”模式
VooPay 能夠在數字支付賽道中實現快速成長,得益於其自底向上的設計思路,突破了“產品優先於社區”的固有邏輯,形成了“社區需求定義產品形態,生態資源反哺用戶增長”的自循環模式。
1. 產品設計:圍繞用戶構建友好支付體驗
2. 生態聯動:打通資源網路,實現社區共贏
作爲生態重點項目,VooPay 共享覆蓋100+國家和20萬+成員的全球社區網路,生態體系通過“傳播矩陣+本地合作+權益互通”三位一體方式提供支持。內容創作者(KOL)不僅是傳播渠道,更參與治理與內容共建,化身爲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信任紐帶。
在 Rocket 與 MetaMars 兩大生態項目的協同下,VooPay 已實現與投資、虛擬空間消費的雙場景打通。用戶可在參與項目、購買數字物品等過程中使用資產卡完成支付,系統自動結算並享受手續費優惠,構建“支付+參與+使用”的閉環生態,提升產品滲透力與用戶黏性。
三、四大核心策略驅動社區持續成長
1. 產品圍繞用戶設計,降低上手門檻
2. 構建 VOO 激勵體系,驅動參與與價值增長
3. 宣傳教育三維覆蓋,提升用戶認知度
4. 跨項目聯動,形成生態協同合力
除了原生態體系的資源賦能,VooPay 還積極拓展合作邊界,已與多個高質量項目達成合作,如 Gasspas、BitX、Blocktrack Protocol、MEX 等,推動用戶體系互通與品牌聯合營銷。目前已有超過60個項目有意接入,包括大型交易平台及跨境平台,未來將形成“支付-交易-消費”的生態閉環,進一步增強社區粘性與增長韌性。
四、未來展望:邁向共建共治的新階段
VooPay 將在 2025 年下半年加速拓展國際應用場景,進一步接入跨境電商、線下零售等領域。同時借助參與全球峯會如 Consensus、Token2049 提升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主流用戶羣體關注。技術層面將繼續迭代優化跨鏈交互與擴容性能,並申請更多區域資質許可,在“技術創新+信任合規”的雙輪驅動下,推動數字支付從“新興工具”轉向“日常應用”。
通過 VooPay DAO 的多籤治理機制,VOO 持有者將更深入參與平台發展關鍵事務,如基金分配、戰略合作評估等,最終實現從“社區聚合”到“生態共治”的升級路徑。